《劳动新闻》:中国纪行
2008-06-04 00:00

充满创造力的黄埔江畔

  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时节,在人民日报社外事局副局长赵嘉鸣同志的陪同下,我们《劳动新闻》代表团来到中国著名城市上海市进行参观访问。赵嘉鸣同志表示,我们的参观路线与金正日同志7年前访问上海时的参观路线相同。我们深有感触地观看了上海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海是在推动中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全面发展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重要城市。通过上海市便利的交通、现代化的住宅群以及金融、文化、生活设施,我们看到了勤劳、热情的中国人民不断创新的精神。

  我们首先参观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看到纪念馆珍藏的金日成同志和金正日同志的亲笔题词,不禁再次回想起超越世纪、世代相传的朝中友谊的历史和传统。纪念馆展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但自豪的斗争和创造的历史缩影。通过参观,我们对中国同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前往东方明珠塔的途中经过上海大剧院。同行的解放日报社干部刘彬说,昨天,革命歌剧《卖花姑娘》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盛况空前,座无虚席。他充满感情地演唱了歌剧里的歌曲《卖花姑娘》和《年年春来时》,并说许多中国人喜爱歌剧《卖花姑娘》中的歌曲,金正日同志派来的花妮(剧中女主角)使中国大地开满了革命之花和中朝友谊之花。

  位于黄埔江畔、440米高的东方明珠塔建得颇有特色,金正日同志曾亲自登塔俯瞰上海全景。乘电梯上到圆形展望台时,上海市全景尽收眼底。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禅称,“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可见浦东是远离现代文明的人迹罕至之地。然而,今天的浦东地区已成为推动上海市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每年有很多人移居至此。

  透过饱含上海市民希望和抱负、汗水和热情的浦东地区,我们看到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全部智慧和热情的中国人民的无穷力量,看到上海市开天辟地的历史和日益发展的现实。浦东江畔的创造和革新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和长江高新科技研发区中也可见一斑。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未来”,“产品质量是根本”,这是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战略和理念。该公司干部职工十分珍视接待金正日同志的那份荣耀,党支部书记热情接待了我们。他自豪地说,去年,公司生产高级轿车50多万辆,销售量在全国首屈一指,他还表达了希望再次接待金正日同志的心情。

  长江高新科技研发区内密布着核心基础技术研究中心。据介绍,研发区内一半以上人员是二、三十岁的青年科学家,他们为高新科技研究工作做出巨大贡献。研发区内有教育设施、医疗设施、文化生活设施。可见中国党和政府为建设小康社会十分重视科技发展。

  我们在上海城建计划展示馆通过360度多媒体全景画面了解了浦东地区和浦西地区后,来到黄埔江畔的外滩。外滩是外来侵略者19世纪四十年代乘坐军舰和装满鸦片的船只进入上海的地方,也是写着“中国人和狗不得入内”此类充满屈辱话语牌子的租界地。当时,中国人遭受着非人的待遇,而侵略者却充当主人作威作福。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地位带来根本性变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在直观展示上海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上海城建计划展示馆,我们了解到上海筹备2010年世博会的情况。上海市制订了宏伟的城建计划,并正为此奋发图强。

  中国人将黄埔江称为上海的母亲之江。我们在黄埔江上乘坐龙山1号游船观看了浦东、浦西的夜景。我们祝愿上海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加繁荣。

  (《劳动新闻》5月25日第6版)

  在亲近的朋友之间

  我们《劳动新闻》代表团结束上海访问来到北京。人民日报社的陪同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呈六环分布的北京道路网特征、即将参观的人民日报社、天安门广场、中国农科院和颐和园的情况。

  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高兴地接待了我们。他说,他的父母上世纪50年代响应“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号召来到朝鲜战场,他从小听着父亲讲在朝鲜战斗的故事和有关朝鲜阿妈妮的故事长大,见到《劳动新闻》代表团,犹如见到亲近的邻居一样,感到十分高兴。《人民日报》永远是《劳动新闻》的朋友,《人民日报》和《劳动新闻》是同志、朋友和战友关系。虽然首次见面,但感觉像老朋友一样格外亲切。

  我们参观了《人民日报》夜间编辑室和网页。1997年开设的《人民日报》电子版网页有中文、朝鲜文等6国语言。编辑栏内吸引我们目光的是《在中国大地上洒下中朝友谊种子的〈卖花姑娘〉》。《在中国大地上洒下中朝友谊种子的〈卖花姑娘〉》!此时,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参观上海市时在车里唱《卖花姑娘》歌曲、说起观众在《卖花姑娘》演出过程中全体起立合唱歌曲情景的小伙子,看到说自己小时候看《卖花姑娘》和《摘苹果的时候》等许多电影长大、观看《卖花姑娘》要带好几条手绢的解放日报社干部,看到说流着眼泪看完《卖花姑娘》演出的充满激情的上海市党委干部。如果没有火热的友情,怎么能如此坦诚地表露自己的心情?

  确实如此。每到一个地方,中国朋友总是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到朝鲜朋友真是十分高兴”,热情地欢迎和接待我们。

  我们在北京和平门全聚德烤鸭店用餐时,隐隐听到《阿里郎》的旋律,原来为了给我们助兴,中国同志用与朝鲜伽耶琴相似的乐器古筝弹奏出《阿里郎》旋律。此时,一名中国女性高兴地过来打招呼,一问才知是在烤鸭店工作多年的服务员,她说,每次看到朝鲜同志,都感到特别高兴。

  参观中国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朝中友谊之情。在参观金正日同志到过的研究室时,一位教授拿着金正日同志仔细听讲的照片走了进来,充满激情地讲起见到金正日同志时的激动心情,并真诚地对我们的到访表示高兴和欢迎。

  访华的每一天,都充满友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无论是故宫、天安门、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长安街,还是颐和园的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石桥,都令人回味无穷。但相比美景,更加深深铭刻在我们心中的是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美好友情。这种感情都基于对金日成同志和金正日同志的无限敬慕之情。中国同志表示将把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同志访问中国时留下的不灭痕迹作为朝中友谊的象征永传后世,称中朝两国领导人缔造和培育的中朝传统友谊如同鸭绿江水世代相传。这是从心灵深处涌现的朴素而真心的话语。

  我们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的会见中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友情。他表示,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缔结的中朝友谊如今在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深切关怀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日益发展,“继续发展中朝传统友谊是中国党和政府的一贯立场”,中国人民为朝鲜人民在金正日总书记和朝鲜劳动党领导下,在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取得大的发展感到由衷高兴,衷心祝愿朝鲜人民在迎接建国60周年和建设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事业中取得更大成就。

  我们访华的日子虽不长,但那日日夜夜将与朝中友谊的历史长河一道,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劳动新闻》5月29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