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新闻》:中国纪行之二
2008-06-06 00:00

在亲近的朋友之间

  我们《劳动新闻》代表团结束上海访问来到北京。人民日报社的陪同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呈六环分布的北京道路网特征、即将参观的人民日报社、天安门广场、中国农科院和颐和园的情况。

  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高兴地接待了我们。他说,他的父母上世纪50年代响应“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号召来到朝鲜战场,他从小听着父亲讲在朝鲜战斗的故事和有关朝鲜阿妈妮的故事长大,见到《劳动新闻》代表团,犹如见到亲近的邻居一样,感到十分高兴。《人民日报》永远是《劳动新闻》的朋友,《人民日报》和《劳动新闻》是同志、朋友和战友关系。虽然首次见面,但感觉像老朋友一样格外亲切。

  我们参观了《人民日报》夜间编辑室和网页。1997年开设的《人民日报》电子版网页有中文、朝鲜文等6国语言。编辑栏内吸引我们目光的是《在中国大地上洒下中朝友谊种子的〈卖花姑娘〉》。《在中国大地上洒下中朝友谊种子的〈卖花姑娘〉》!此时,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参观上海市时在车里唱《卖花姑娘》歌曲、说起观众在《卖花姑娘》演出过程中全体起立合唱歌曲情景的小伙子,看到说自己小时候看《卖花姑娘》和《摘苹果的时候》等许多电影长大、观看《卖花姑娘》要带好几条手绢的解放日报社干部,看到说流着眼泪看完《卖花姑娘》演出的充满激情的上海市党委干部。如果没有火热的友情,怎么能如此坦诚地表露自己的心情?

  确实如此。每到一个地方,中国朋友总是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到朝鲜朋友真是十分高兴”,热情地欢迎和接待我们。

  我们在北京和平门全聚德烤鸭店用餐时,隐隐听到《阿里郎》的旋律,原来为了给我们助兴,中国同志用与朝鲜伽耶琴相似的乐器古筝弹奏出《阿里郎》旋律。此时,一名中国女性高兴地过来打招呼,一问才知是在烤鸭店工作多年的服务员,她说,每次看到朝鲜同志,都感到特别高兴。

  参观中国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朝中友谊之情。在参观金正日同志到过的研究室时,一位教授拿着金正日同志仔细听讲的照片走了进来,充满激情地讲起见到金正日同志时的激动心情,并真诚地对我们的到访表示高兴和欢迎。

  访华的每一天,都充满友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无论是故宫、天安门、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长安街,还是颐和园的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石桥,都令人回味无穷。但相比美景,更加深深铭刻在我们心中的是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美好友情。这种感情都基于对金日成同志和金正日同志的无限敬慕之情。中国同志表示将把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同志访问中国时留下的不灭痕迹作为朝中友谊的象征永传后世,称中朝两国领导人缔造和培育的中朝传统友谊如同鸭绿江水世代相传。这是从心灵深处涌现的朴素而真心的话语。

  我们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的会见中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友情。他表示,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缔结的中朝友谊如今在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深切关怀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日益发展,“继续发展中朝传统友谊是中国党和政府的一贯立场”,中国人民为朝鲜人民在金正日总书记和朝鲜劳动党领导下,在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取得大的发展感到由衷高兴,衷心祝愿朝鲜人民在迎接建国60周年和建设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事业中取得更大成就。

  我们访华的日子虽不长,但那日日夜夜将与朝中友谊的历史长河一道,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劳动新闻》5月29日第6版)